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2602篇
  免费   5564篇
  国内免费   3098篇
耳鼻咽喉   498篇
儿科学   1170篇
妇产科学   240篇
基础医学   3214篇
口腔科学   1067篇
临床医学   6489篇
内科学   4529篇
皮肤病学   487篇
神经病学   1007篇
特种医学   1793篇
外科学   5090篇
综合类   15328篇
现状与发展   10篇
预防医学   6002篇
眼科学   631篇
药学   6372篇
  78篇
中国医学   5296篇
肿瘤学   1963篇
  2024年   106篇
  2023年   629篇
  2022年   1612篇
  2021年   2085篇
  2020年   1801篇
  2019年   920篇
  2018年   1058篇
  2017年   1493篇
  2016年   1091篇
  2015年   2002篇
  2014年   2642篇
  2013年   3265篇
  2012年   4723篇
  2011年   5131篇
  2010年   4877篇
  2009年   4537篇
  2008年   4531篇
  2007年   4108篇
  2006年   3765篇
  2005年   3024篇
  2004年   2069篇
  2003年   1642篇
  2002年   1241篇
  2001年   1176篇
  2000年   861篇
  1999年   345篇
  1998年   71篇
  1997年   71篇
  1996年   80篇
  1995年   38篇
  1994年   57篇
  1993年   17篇
  1992年   22篇
  1991年   12篇
  1990年   12篇
  1989年   17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13篇
  1986年   23篇
  1985年   12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7篇
  1982年   3篇
  1963年   2篇
  1962年   4篇
  1959年   4篇
  1958年   6篇
  1957年   13篇
  1956年   9篇
  1955年   1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目的:研究张力平衡针法联合电针对脑卒中足下垂患者下肢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1月—2019年5月收治的脑卒中足下垂患者78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39例。对照组给予电针疗法,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张力平衡针法,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肌张力和CSI评分、足内翻角度和足下垂角度、Barthel指数评分和FMA评分、SF-36量表评分。结果:经治疗后,两组患者肌张力评分显著升高,CSI评分显著降低(P<0.05),且治疗组改善程度较大(P<0.05);两组患者足内翻角度和足下垂角度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且治疗组降低程度较大(P<0.05);两组患者FMA评分和Barthel指数评分显著升高(P<0.05),且治疗组升高程度较大(P<0.05);两组患者情感功能、生理功能和社会功能评分均显著高于治疗前(P<0.05),且治疗组升高程度较大(P<0.05)。结论:采用张力平衡针法联合电针治疗脑卒中足下垂能够改善日常生活能力及下肢功能,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2.
黄精属药食两用中药玉竹与黄精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玉竹与黄精是黄精属的2种代表性药食两用中药,食疗价值突出。然而本属植物形态较为相似,分类和鉴定困难,导致玉竹与黄精的民间习用品较多,来源混杂。长期以来玉竹与黄精的保健食品开发处于不平衡状态,玉竹的食疗价值及应用被忽视。因此,从玉竹与黄精的形态差异、功效演变和古今食用情况进行比较分析,并提出今后的发展建议,以期为两者的开发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3.
目的:基于Zelen's设计,探讨桂葛灵仙汤联合夹脊穴透灸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CSR)风寒湿痹证临床疗效及作用机制。方法:将120例CSR风寒湿痹证患者随机分为中药组和联合组,均60例,拟入中药组直接进入中药组,拟入联合组知情同意则进入联合组,不同意则进入中药组。中药组给予桂葛灵仙汤150 m L/次,2次/d口服,联合组患者在中药组治疗基础上给予颈部夹脊穴透灸治疗,30 min/次,1次/d,两组患者均治疗8周。记录入组患者CSR 20分量表评分,SF-36量表评分及典型症状体征缓解时间,治疗结束后统计总有效率和治愈率;酶联免疫夹心法检测治疗前后患者血清白三烯B_4(LTB_4),白三烯C_4(LTC_4),白三烯D_4(LTD_4),甲壳质酶蛋白-40(YKL-40),白细胞介素-1β(IL-1β)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含量。结果:联合组总有效率为98.11%(52/53),治愈率为43.39%(23/52),优于中药组总有效率91.04%(61/69),治愈率20.89%(14/67)(P0.05);与中药组比较,联合组患者CSR 20分量表,SF-36量表评分升高(P0.05),典型症状体征缓解时间缩短(P0.05);血清中LTB_4,LTC_4,LTD_4,YKL-40,IL-1β及TNF-α含量降低(P0.05)。结论:Zelen's设计结果显示桂葛灵仙汤联合夹脊穴透灸法治疗CSR风寒湿痹证临床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其机制可能与抑制LT表达,减少IL-1β及TNF-α含量在血清中含量,从而促进颈椎软骨修复和提高疼痛阈值有关。  相似文献   
34.
[目的] 系统评价中药复方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UC)随机对照试验(RCT)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两位研究者独立系统检索中药复方灌肠治疗UC的全部临床RCT中英文文献。数据库包括: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中国知网知识发现网络平台(CNKI)、重庆维普科技数据库(VIP)和万方数据知识数据库(Wanfang Database)、Pubmed、Embase、Cochrane电子期刊全文数据库,检索时间均从建库至2019年2月9日。两位研究者独立提取资料,如遇分歧,请求第三方协助解决。同时使用Review Manager 5.3及Stata15.0软件进行本研究的数据处理。[结果] 最终共纳入17篇文献,共计1 597例UC患者。中药复方灌肠治疗UC的临床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I2=0%,RR=1.31,95%CI(1.25,1.37),P<0.000 01],亚组分析显示,中药复方灌肠较氨基水杨酸类溶液灌肠[I2=0%,RR=1.31,95%CI(1.24,1.38),P<0.000 01]或栓剂纳肛[I2=16%,RR=1.32,95%CI(1.16,1.51),P<0.000 1]或柳氮磺胺吡啶(SASP)灌肠[I2=0%,RR=1.29,95%CI(1.23,1.36),P<0.000 01]或美沙拉嗪灌肠[I2=4%,RR=1.37,95%CI(1.22,1.54),P<0.000 01]都有较好的疗效;中药复方灌肠改善中医症状积分优于对照组[I2=23%,MD=-1.42,95%CI(-2.38,-0.46),P=0.004];中药复方灌肠改善肠黏膜积分优于对照组[I2=0%,MD=-0.29,95%CI(-0.50,-0.07),P=0.01];中药复方灌肠改善Mayo积分优于对照组[I2=89%,MD=-2.50,95%CI(-4.25,-0.75),P=0.005];中药复方灌肠的不良反应发生率较对照组无明显差异[I2=59%,RR=0.41,95%CI=(0.05,3.29),P=0.40]。亚组分析显示,中药复方灌肠不良反应发生率较美沙拉嗪栓纳肛[I2=0%,RR=0.14,95%CI(0.02,1.11),P=0.06]或SASP灌肠[I2=82%,RR=1.20,95%CI(0.02,77.88),P=0.93]皆无明显差异;中药复方灌肠治疗UC的复发率较对照组更低[I2=0%,RR=0.34,95%CI(0.16,0.72),P=0.005]。[结论] 中药复方灌肠治疗UC较氨基水杨酸类药物的临床疗效更佳且安全性更高。  相似文献   
35.
"角药"是由3味中药联合应用、配伍而成,相辅相成,互为犄角。《伤寒杂病论》中包含着大量的角药运用,根据其在方剂中发挥作用的不同。文章分别从独立成方、方剂中主要作用、方剂中次要或辅助作用以及多组角药联合作用4个方面对经方中茯苓"角药"进行详细的梳理和分析,以期为临床提供指导与参考。  相似文献   
36.
目的探讨应用Fast-fix 360全关节内缝合技术修补半月板Ramp区损伤的方法和疗效。方法2016年10月至2018年4月,中部战区总医院骨科足踝与运动医学中心使用Fast-fix 360缝合技术修补经镜下确诊为内侧半月板Ramp区损伤病人15例,其中男14例,女1例,平均年龄为23.6岁,病人均合并前交叉韧带(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ACL)断裂,均予以一期行ACL自体腘绳肌单束重建,6例合并外侧半月板损伤亦同期处理。术后行膝关节标准化功能康复。收集病例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情况;术前、术后半年、术后1年的Lysholm膝关节评分、国际膝关节评分委员会(International Knee Documentation Committee,IKDC)评分;术后半年、1年分别复查患膝关节MRI,评估Ramp区损伤修复情况。结果病人随访13~26个月(平均17.8个月)。手术时间为(90.8±21.4)min,术中出血量为(50.5±10.6)ml。术后2例病人移植肌腱供区伤口浅表感染,经延长换药后均愈合;无伤口深部感染及膝关节感染;未出现腘窝血管神经损伤情况。术后半年及1年的Lysholm膝关节评分、IKDC评分均显著高于术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术后半年MRI评估Ramp区的愈合率为73.3%,术后1年其愈合率提高至86.7%。结论使用Fast-fix 360全关节内缝合技术修补半月板Ramp区损伤,同时一期重建ACL,可获得较满意的临床疗效,方法简单、手术时间短,可作为半月板Ramp区损伤的一种常规修复方法。  相似文献   
37.
2017?2019年国家医保目录准入谈判有效缓解了高值创新药品的“看病贵”难题。但“重住院、轻门诊”医保现状使得谈判药品门诊实际报销水平较低,进而影响患者的健康福利。本文以97个谈判药品、337个统筹市为统计样本,实证分析门诊用药的医保报销情况,结果显示有40个品种在大部分统筹市(统筹市占比超过70%)的实际报销水平低于50%。进一步探究门诊待遇低的原因发现未纳入门诊特殊政策、或门诊特殊政策不完善是其主要原因。最后,本文基于国内各统筹市门诊补偿政策经验提出提高门诊保障待遇的建议与方案,认为各统筹市可通过实现门诊统筹、完善门诊特殊政策、探索创新支付等手段提高谈判药品门诊保障待遇,确保医保目录准入谈判结果落地工作的顺利实施。  相似文献   
38.
39.
[目的]探讨短期寰枢椎椎弓根螺钉非融合固定治疗枢椎齿状突Ⅱ型骨折后颈椎活动功能。[方法]2012年2月~2017年12月,选取枢椎齿状突II型骨折后接受后路寰枢椎椎弓根螺钉非融合内固定术,并二次手术取出内固定物的患者32例。对比患者自身前后两次手术后颈椎过伸过屈、左右旋转角度,同时参考正常人群颈椎活动度进行比较。[结果]32例患者均顺利完成C1/2椎弓根螺钉非融合内固定术,经影像学确认内固定位置良好,无血管、神经损伤等并发症的发生。于初次内固定术后4~15个月,平均(9.55±2.72)个月,32例患者再次入院行内固定取出术。取内固定术后平均随访(16.41±4.25)个月。末次随访时32例患者前屈、后伸、左旋转和右旋转ROM均显著大于取内固定之前角度(P<0.05),但仍显著不及正常人。[结论]短期寰枢椎椎弓根螺钉非融合内固定治疗枢椎齿状突骨折,可有效保留颈椎活动功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0.
  目的:通过分析溃疡性结肠炎(UC)薄白苔、黄腻苔患者的肠道菌群特征,探讨UC患者舌苔与肠道菌群之间的关系。  方法:选取UC薄白苔患者、UC黄腻苔患者、健康对照者各35例,分别设为UC薄白苔组、UC黄腻苔组、健康对照组。收集粪便标本,采用16S rDNA基因测序分析技术和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比较各组肠道菌群的多样性和丰度。  结果:①与健康对照组比较,UC薄白苔、黄腻苔组患者肠道菌群物种的丰富度和多样性降低(P<0.001),肠道菌群物种数量减少;与UC薄白苔组比较,UC黄腻苔组患者肠道菌群丰富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肠道菌群物种数量减少。②门水平差异分析:与健康对照组比较,UC薄白苔、黄腻苔组患者肠道菌群中厚壁菌门(Firmicutes)减少(P<0.05);与UC薄白苔组比较,UC黄腻苔组患者肠道菌群中蓝细菌门(Cyanobacteria)增多(P<0.05)。③属水平差异分析:与健康对照组比较,UC薄白苔组患者肠道菌群中埃希氏-志贺氏菌属(Escherichia-Shigella)、链球菌属(Streptococcus)等增多(P<0.05),罕见小球菌属(Subdoligranulum)、多尔氏菌属(Dorea)、瘤胃球菌属(Ruminococcus)、罗氏菌属(Roseburia)等减少(P<0.05);UC黄腻苔组患者肠道菌群中埃希氏-志贺氏菌属(Escherichia-Shigella)、乳杆菌属(Lactobacillus)等增多(P<0.05),多尔氏菌属(Dorea)、罕见小球菌属(Subdoligranulum)、瘤胃球菌属(Ruminococcus)、考拉杆菌属(Phascolarctobacterium)、罗氏菌属(Roseburia)等减少(P<0.05)。与UC薄白苔组比较,UC黄腻苔组患者肠道菌群链球菌(Streptococcus)增多(P<0.05),巨球型菌属(Megasphaera)、拟普氏菌属(Alloprevotella)、普氏菌属(Prevotella)、奈瑟氏菌属(Neisseria)等减少(P<0.05)。④LDA判定(纲、目、科水平):UC薄白苔组患者肠道菌群中普氏菌科(f_Prevotellaceae)、奈瑟氏球菌目(o_Neisseriales)、奈瑟氏球菌科(f_Neisseriaceae)丰度显著多于UC黄腻苔组(LDA>2.0),UC黄腻苔组患者肠道菌群中杆菌纲(c_Bacilli)、乳杆菌目(o_Lactobacillales)、链球菌科(f_Streptococcaceae)、消化链球菌科(f_Peptostreptococcaceae)丰度显著高于UC薄白苔组(LDA>2.0)。  结论:UC薄白苔、黄腻苔患者肠道菌群丰富度和多样性均较健康者明显下降;UC薄白苔患者和UC黄腻苔患者在肠道菌群组成和细菌丰度上均存在差异,黄腻苔患者肠道致病性细菌增多而具有潜在保护作用的细菌减少;肠道菌群检测可以为舌诊现代化提供一定的信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